2017年语音学与大脑神经机制高级研讨会(第二号通知)
2017年语音学与大脑神经机制高级研讨会(第二号通知)
为了给广大语音学语言学研究者,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供学习语音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术平台,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语料库与跨文化战略研究院联合跨语言处理与语言认知基地言语-语言-听力中心将于2017年7月1日至7月2日举办“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语音学与大脑神经机制高级研讨会”。
该研讨会旨在系统讲授实验语音学和认知神经语音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并探讨当今语音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现状及发展趋势。该研讨会覆盖的领域包括:实验语音学、言语听觉与感知、语音学的大脑神经机制研究等。
语音研究是语言研究的基础,语音学与语言学其他领域的结合无所不在,话语中的语音韵律蕴含着丰富的句法、语义和语用信息。随着语音研究手段的不断成熟,语音的声学分析与听力感知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言语感知反映了人脑对声音信号的范畴化。不同母语经验的人区分语音所依赖的声学信息也有所差别,而噪音背景下的语音感知更能说明母语经验对二语语音加工的影响。语音的感知和产出都涉及复杂的心理过程,脑电实验的支持使其心理过程更加清楚与直观。
言语感知与语音学的大脑神经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便是语音及二语语音加工。过去二语加工往往注重句法、词汇等的研究,随着语音技术等的迅猛发展,二语语音加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跨语言处理与语言认知基地的四位教授:丁红卫、杨小虎、刘畅(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交流科学与障碍学系副教授、基地访问教授)、张扬(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言语语言听力科学系副教授、基地访问教授)将为我们系统介绍实验语音学、言语感知的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语音学的大脑神经机制研究的实验步骤及问题分析。
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语音学与大脑神经机制高级研讨会有如下特色:
一、前沿性:主讲嘉宾为当前活跃的国际学者,主要为年轻学者。研读的论文为最新研究成果,参会者在学到基础理论的同时,能了解国际语音学最前沿的研究动态;
二、互动性:参会者除了白天论文研读期间有提问的机会,晚上我们另外安排了时间供参会者与主讲嘉宾互动交流,参会者可携带自己的论文切磋讨论;
三、实践性:晚上我们安排专家为参会者进行语音库建设及使用Praat软件分析音频的培训,参会者可以学到从音频录制到音频分析的具体操作步骤;
四、系统性与专题性结合:实验语音学与言语听力、及语音学的大脑神经机制都安排有半天时间为系统性的介绍,半天时间为专题性的研读;
五、国际性与本土性融合:主讲嘉宾将使用汉语为大家讲解国际上最新的研究动态以及实验方法,并结合国际权威杂志上汉语及汉英对比的语音研究实例,能清楚明了地教会大家复杂的语音心理加工的实验设计、统计方法、及论文写作方式。
联系人:张 辉 15021581586 zhanghui_Helen@126.com
时间:2017年7月1-2日 地点: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
费用:
|
6.1以前注册费 |
6.2-6.30注册费 |
7.1现场注册费 |
高校教师 |
1200 |
1400 |
1450 |
全日制学生 |
1000 |
1160 |
1200 |
交通、住宿自理;
缴费流程和宾馆信息见附件,缴费完成后,请填写附件中的回执并发送到邮箱zhanghui_Helen@126.com
研讨会准备:(1) 我们会提供“日程安排”中所有论文的电子版给参会者事先阅读;(2) 为了方便,建议每位参会者自备手提电脑,用于上机练习使用;(3) 事先安装praat软件。
日程安排表
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
||
上午 |
丁红卫 |
实验语音学简介 |
刘畅 |
语音感知简介 |
|
下午 |
刘畅、杨小虎 (论文研读) |
论文研读的主题词: 刘畅:
|
晚上 |
学术沙龙 (刘畅、丁红卫) |
请参会者携带自己的论文切磋讨论,专家点评 |
实验语音学上机练习 (张圆圆、张辉) |
请参会者自备手提电脑,并事先安装praat软件 |
|
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
||
上午 |
张扬 |
语音学的大脑神经机制简介 |
下午 |
张扬 (论文研读) |
论文研读的主题词: speech perception; phonetic training; language learning; neural plasticity; MEG (magnetoencephalography); ERP (event-related potential)
1. Zhang, Y. & Cheng, B. (2011). Brain plasticity and phonetic training for English-as-a-second-language learners. In David J. Alonso (E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pp. 1-50. Hauppauge,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2. Zhang, Y., Kuhl, P. K., Imada, T., Iverson, P., Pruitt, J., Stevens, E., Kawakatsu, M., Tohkura, Y., & Nemoto, I. (2009). Neural signatures of phonetic learning in adulthood: A magnetoencephalography study. Neuroimage, 46, 226-240. 3. Diamond, E., & Zhang, Y. (2016). Cortical processing of phonetic and emotional information in speech: A cross-modal priming study. Neuropsychologia, 82, 110-122. 4. Zhang, Y., & Wang, Y. (2007). Neural plasticity in speech learning and acquisition.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10(2), 147-160. 5. Xi, J., Zhang, L.J., Shu, H., Zhang, Y., & Li, P. (2010). Categorical perception of lexical tones in Chinese revealed by mismatch negativity. Neuroscience, 170, 223–231. 6. Zhang, Y., Koerner, T., Miller, S., Grice-Patil, Z., Svec, A., Akbari, D., Tusler, L., & Carney, E. (2011). Neural coding of formant-exaggerated speech in the infant brain. Developmental Science, 14, 566–581. 7. Zhang, Y., Zhang, L., Shu, H. Xi, J., Zhang, Y., & Li, P. (2012). Universality of categorical perception deficit in developmental dyslexia: An investiga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tones.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53, 874–882. 8. Yu, L., Fan, Y., Deng, Z., Huang, D., Wang, S., & Zhang, Y. (2015). Pitch processing in tonal-language-speak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45(11), 3656-3667. 9. Zhang, Y. (2016). Categorical Perception. In Sybesma, R., Behr, W., Gu, Y., Handel, Z., Huang, J., Myers, J. (Eds.), Encyclopedia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Leiden, Netherlands: Brill. First online in 2015. |
专家介绍:
丁红卫: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外语学院教授、博导。获德国语言学博士((Dr. phil.))与工科教授资格(Dr.-Ing. habil.)。国际韵律协会终身顾问委员会会员。长期担任国际杂志和国际会议的审稿人。作为议程主席在上海组织了O-COCOSDA/CASLRE 2015与Speech Prosody 2012国际会议。Springer出版社系列丛书“Prosody, Phonology and Phonetics”与 "Corpora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主编之一。
1993年-2009年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工作期间,参与并主持多项德国和欧盟资助的纵向科研项目、及跨国公司的横向企业项目(如西门子, 诺基亚, 戴姆勒-奔驰, 德国电信等公司的语音产品研发项目),从事语音合成、语音识别、人机对话、计算机辅助语音习得等言语技术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跨语言的语音韵律研究和语音心理认知方面的研究。发表专著两部、国际论文60 余篇,大部分为EI或SCI 检索。
杨小虎:博士,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言语-语言-听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兴趣为实验语音学、心理语言学。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市哲社、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重点项目)、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文理交叉等各级课题近10项,担任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语言学研究会理事、《当代外语研究》第二语言加工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先后在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Learning & Individual Differences、《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等语言学、心理学重要期刊上作为第一作者或单独作者发表20余篇论文。此外,还担任《心理科学》、《现代外语》、《解放军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学报》和《当代外语研究》等刊物审稿人。
刘畅:北京大学生物系本科,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语音与听力科学系博士,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交流科学与障碍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第二语言的语音感知和发音,汉语的语音感知,听力障碍,电子耳蜗患者,以及老龄化对于语音感知的影响,语音声学,语音技术对于噪音下的语音感知的提高,以及语言,文化,和人种差异对于听觉感知的影响。已在美国声学,语音,听力学的专业期刊发表SCI/SSCI论文37篇,以及会议论文10篇。其中绝大部分论文发表在国际声学和听力学领域的旗舰期刊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美国声学协会期刊)、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语音,语言和听觉研究)、Hearing Research(听觉研究)、以及相关领域期刊Frontier in Psychology(心理学前沿), Frontier in auditory neuroscience (听觉神经学前沿),Bilingualism: Cognition and Language(双语研究:认知和语言)。
张扬,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言语-语言-听力科学系副教授和神经行为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上海交大外语学院访问特聘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加拿大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SSHRC)、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基金评审。30家SCI/SSCI国际专业期刊审稿人。神经语言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编委。重要成果主要有四个方面:1. 听觉神经科学上对声音的神经编码以及助听器和耳蜗移植使用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上做出了创新发现。2. 语言学习的大脑可塑性理论上做了原创性研究并由此开发了外语语音学习训练应用软件。3. 儿童语言发展研究上对自闭症,阅读障碍和听力障碍方面为检测和干预做了探索性的基础研究工作。4. 对脑电以及脑磁原创技术进行跨语言、跨学科、跨国界的开发和研究。
附件: